五年來,隨著《循環經濟促進法》和《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逐步實施,作為我國循環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輪胎循環利用行業,實現了穩步、健康地發展。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務院關于發展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具體要求,全面推動我國輪胎循環利用行業的綠色發展,提高舊輪胎翻新率和廢輪胎的無害化利用率,按照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體系的總體思路,制定《中國輪胎循環利用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期為2016—2020年。
到2020年,基本建立適合我國廢舊輪胎資源循環利用的法律法規及標準、政策體系和統計信息服務體系;初步建立規范的廢輪胎回收體系。全國從事廢舊輪胎循環利用的符合各專業準入條件的企業達到300家;廢輪胎平均回收率達到95%以上,無害化和環保達標利用率達到80%;載重輪胎翻新率提高到35%,巨型工程輪胎翻新率提高到40%,轎車輪胎翻新率達到5%;再生橡膠年產量達到500萬噸;橡膠粉年產量達到100萬噸;熱裂解年產量達到50萬噸。
“十三五”期間,結合各行政區域的總體規劃,積極推進廢舊輪胎循環利用產業示范園區的建設,初步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整體布局科學、產業結構合理、產品結構優化、技術水平先進的“輪胎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基地和園區”,對行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降耗和企業管理起到示范作用,進一步有效地解決廢舊輪胎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實現廢舊輪胎的“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
1、努力提高輪胎翻新產品質量,力爭40%輪胎翻新企業裝備技術水平與國際同步。
2、巨型工程輪胎、工程機械輪胎、航空輪胎等特種輪胎翻新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整體解決方案和示范基地規模,為輪胎翻新行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技術保障。
3、選擇一批具有一定產業基礎和發展空間,有龍頭企業帶頭的區域,建立和培育2-3個廢舊輪胎循環利用裝備產業基地,形成規模效應,實現規模化發展,對行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降耗和企業管理起到示范作用。積極鼓勵橡膠粉生產新設備新工藝的研發,在國內形成5-8個年處理10萬噸廢舊輪胎的產業園或產業基地。
1、進一步提高預硫化胎面翻新的比例,到“十三五”末期,除少部分斜交輪胎使用熱翻外,全面實現卡客車輪胎使用預硫化胎面翻新;鋼絲子午輪胎的翻新業務占主導地位;大力發展全鋼無內胎、載重子午胎及工程巨型輪胎的翻新;提倡轎車及部分輕型載重汽車輪胎采用環形預硫化胎面全翻新法;繼續加大巨型和特巨型輪胎翻新的無模并充氮氣硫化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不斷改進舊輪胎翻新工藝。繼續提高大型輪胎的傳熱效率,縮短硫化時間,實現節能低碳;繼續創新現用的冷翻工藝,提倡使用內外包封套工藝,減輕勞動強度;繼續研究胎面花紋結構,使之節油,提高抓著力,增強抗濕滑性能。
2、努力提高輪胎翻新率和利用率,實現廢舊輪胎減量化。針對目前我國新輪胎“不三包”現象泛濫的情況,呼吁政府有關部門將新輪胎可翻新性納入強制性技術標準,從源頭上解決國產新輪胎可翻新性差、可翻新率低的問題。
3、加大輪胎翻新裝備的研發。在消化吸收、替代進口設備的基礎上實現創新,設計研發操作簡便、低能耗、高效率的裝備,滿足輪胎翻新技術更新的需要。依托國家輪胎工藝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航空輪胎、工程輪胎、巨型輪胎等特殊產品的全套翻新裝備;研發輪胎翻新設備的綠色智能化制造,如智能仿形打磨機、全自動纏繞機、節能定型硫化機等專用裝備;研發轎車輪胎和叉車實心輪胎的翻新技術及翻新裝備。
4、檢測裝備力爭實現國產化。要強化生產過程中必要檢測設備的使用,如高壓充氣檢測、激光或X光檢測、釘眼電磁檢測等,以確保翻新輪胎的產品質量。要提高檢測設備的國產化率,要依托高校、科研機構和骨干企業,共同進行技術開發,以降低裝備成本;要注重數字化輪胎翻新成套關鍵檢測裝備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以激光散斑檢測技術為創新點,建立科學的、實用的、符合安全認證規范和體系的關鍵技術,確保翻新輪胎的安全性。
5、拓展市場營銷方式。鼓勵大中型輪胎翻新企業建立品牌意識,創建自己的品牌,逐步形成國內知名的產品品牌;鼓勵輪胎翻新企業與新輪胎生產企業、大型物流公司及礦山等搭建合作平臺,建立以舊翻新、以舊換新等營銷模式;鼓勵國內企業自主開發國際市場。
6、輪胎翻新重點研發項目:
(1)提倡大型和巨型工程子午輪胎翻新采用預硫化胎面,實現低溫罐式硫化,節能環保,綠色生產。
(2)完善巨型和特巨型輪胎翻新的無模并充氮硫化技術,采用先進工藝和技術,提高產品質量。
(3)繼續研發熱收縮預硫化環形胎面的配方和工藝,實現增效、節能、低碳和清潔生產。
(4)無膠囊氮氣硫化技術的研發推廣。
(5)環形胎面預成型技術及裝備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將高壓和短纖維取向添加等能使翻新輪胎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的新技術作為創新點。
(6)胎面膠配方的研制技術。用反式聚異戊二烯配方研制熱塑性胎面防脫層為創新點。
“十二五”發展規劃曝露出很多問題
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依然曝露出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生產經營方式粗放;
2、市場監管力度薄弱;
3、回收體系尚未建立;
4、受大環境影響企業經營困難;
5、可翻新輪胎資源短缺;
6、廢舊輪胎循環利用的環保問題;
7、科技力量基礎過于薄弱。
以上這些問題無疑都在阻礙著廢舊輪胎循環產業前進的步伐,這些也是十三五規劃中所需要攻克的。
行業發展面臨巨大的壓力
我國是世界輪胎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也是廢舊輪胎產生大國。目前我國橡膠消耗量約占世界橡膠消耗總量的30%,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其中80%以上的天然橡膠和30%以上的合成橡膠依賴進口。據統計,2013年我國新輪胎產量達到5.29億條,廢舊輪胎產生量近3億條,重量合1000萬噸以上。因此,提高廢舊輪胎的綜合利用水平,加快發展我國舊輪胎翻新、廢輪胎循環利用,是緩解我國橡膠資源極度短缺的重要措施,也是發展橡膠工業循環經濟的必然選擇。
盡管目前廢舊輪胎循環利用行業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和較大的壓力,但從宏觀經濟角度看,由于橡膠資源短缺現狀難以改觀,以及隨著國家對資源再生利用引導政策不斷完善,廢舊輪胎循環利用行業必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
為了保證“十三五”規劃的順利實施,中國輪胎循環利用協會協會也將努力積極改善經營環境,規范市場運營秩序。
1、積極爭取各級政府部門對本行業的關注;
2、積極建議國家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
3、繼續施行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行業準入制度;
4、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投資,借助外部資金、資源優勢打造一批產業化、規模化的大中型企業;
5、爭取開展廢輪胎進口的試點,擴大舊輪胎進口的試點范圍,以緩解我國橡膠資源嚴重不足的局面;
6、建議修訂GB7258—2012《機動車安全技術條件》中不利于輪胎翻新行業發展的條款,擴大翻新輪胎的使用范圍;
7、建立健全廢輪胎回收體系,從廢輪胎產生的源頭抓起。
我們希望《中國輪胎循環利用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能夠順利的實施下去,目前廢舊輪胎已經成為環境的頭號公敵,大量的廢舊輪胎處理問題也成為輪胎店的頭疼的大事。中國輪胎循環利用產業可謂任重而道遠。
聯系我們
-
服務熱線0576-83087111
- 許總:13758606777
- QQ:2063185006
- 郵箱:2063185006@qq.com
- 地址:浙江省天臺縣三合洪三工業園區
“十三五”輪胎循環利用
瀏覽: 發布日期:2017-04-17 08:47:24